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自2019年建校起,就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多元化、特色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策略,积极打造科技赋能的现代学校,探索新时代学校发展新路径。
一、现代学校、智慧校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搭建信息网络环境。学校在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基础上,超前布局覆盖全校的5G网络,为学校教育教学搭建畅通无阻的基础环境。
2.打造智慧学习空间。学习空间是教与学发生的载体与支撑,依托信息化赋能,学校打造了开放智慧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和探索建设了9间特色鲜明的未来教室。未来教室的室内有学生学习区、研讨探究区、创意展示区、图书分享区和师生交流区,由5个区域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共享互动学习空间;室外有智慧教学空间、互动探究空间、交流分享空间、自然生态空间和运动健康空间,由5个空间组成学生1分钟学习生活圈。
3.互联校园智能设备。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智能图书借阅机、智能朗读亭、智能唱吧、智慧门锁、智慧体育器材等设备能智能感知记录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数据,依托智能平台统计分析的数据报告,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为开展个性化教学和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提供数据依据。
4.建设智慧校园平台。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智慧办公、智慧教务、智慧学习、智慧评价、智慧环境,5大模块32个应用已经上线,实现了应用数据的汇聚、共享和互通,初步构建了开放的智慧校园生态圈。
二、智慧教学、技术赋能,助力“三个课堂”创新应用
1.依托智慧教学云平台,打造“名校平板互动课堂”
学校与成都七中进行跨省合作,以智慧教学云平台和名校体系化资源为依托,打造“以数为据、精准施教”的名校平板互动课堂,全学科、常态化应用。学校打造了3段16环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使用智能平板自主预习,教师根据学情反馈,在课堂上辅助学生实现分析、评价、生成等高阶目标,课后教师依据大数据分析,发布分层分类个性化作业,推动“双减”和作业管理落地实施。两年以来,平台备课1656次,上课3104节,课堂互动等30918次,各科预习单、作业单发布共1589个,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依托5G技术支撑,打造“名校直播双师课堂”
学校与西安高新一中同城异地深度合作,利用“5G+教育”的模式,打破空间限制,以实时直播的方式,实现与名校同课表、同课堂、同时段、同进度、同考评,师生在足不出校就能享受到名校名师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探索共赢发展之路。应用一年来,共开展云直播教学2056节,云教研1450次,云作业1958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校际教师间的优势互补。
3.依托名站优质教学资源,打造“名站资源应用课堂”
学校优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人大附中双师教学平台等优质资源平台,确定每周四为“名站资源应用日”,各备课组形成了课前查资源、课中用资源、课后评资源的良好氛围,让每一名师生能共享到最优质的资源。近两年来,共开展“名站资源应用日”活动65次,名站资源应用研讨会20余次,实现名站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普及。
三、优质共享、精准扶智,两省四地学校协同发展
2019年,陕西省教育厅和省委网信办联合打造“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航天城第一中学作为陕西省首批试点应用帮扶学校,发挥信息化和师资优势,实现与受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学校遴选组建名师扶智队伍,结合受帮扶学校实际需求,两年来,线上名师直播课125节,优质课程资源近200节,名师专家讲座40余场次;线下实地帮扶送教,已进行跨省跨市实地专家讲座、校长报告、名师示范课、艺术赏析等近15场次,并邀请被帮扶校30余位老师到校开展浸入式培训,与被帮扶学校形成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线上线下系列教育扶智活动惠及陕甘两省四地教师400余人、学生4089余人。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先进单位、陕师大未来教育创新实践基地、陕西省STEM教育示范学校、西安市智慧校园、西安市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校等荣誉,省级相关课题《探究基于结对帮扶学校间沟通、协作方式方法研究》、《数据驱动的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基于“未来学校”建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已获结题或立项。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不负追梦人。学校将紧抓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推动学校的升级迭代,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家门口的公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