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必先扶智,助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西安航天基地教育局持续精准发力,促进不同地域学校的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本期,教育局继续通过扶智平台开展视频点播课、直播课活动,现将主要内容分享如下:
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李玲老师执教的《数说西安城墙》一课,通过“问题链”串联真实情境,融合“量感培养”“运算应用”“跨学科思维”等,以西安明城墙高度估算、周长类比,实现数学素养与地域文化的教育融合,落实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下几方面:
一、量感培养注重具身实践。
1.多维感知建构:以身体参与活动指一指,找一找,激活具象认知,通过单位冲突(包砖高2米,每块砖厚10厘米)引导策略优化,实现抽象数据的生活化转化。
2.阶梯认知进阶:采用周长的"连加计算→周长公式"的思维路径,帮助学生再次理解四边求和与周长公式套用的过渡解法,推动量感从直观感知向抽象运算自然进阶。
3.具身认知优势:通过体感活动强化人类学习独特性,在AI应用中践行"技术赋能认知"理念,在单位换算环节凸显具身经验的不可替代性。
二、应用意识培养注重多元化。
1.真实问题链建构:以师生共创问题链驱动教学(课前生问),通过西安城墙高的计算、总长与操场周长的对比感知,构建完整的计算任务体系,突破教材框架。
2.多元策略渗透:设计开放性周长问题,如:7.25×2算法辨析、城墙与操场圈数对对比,引导多条件选择与策略对比,强化数学应用的灵活性。
3.跨学科融合实践:提供新的智能学习方式,引入AI工具(如:豆包)实时为学上课解疑,彰显智能时代学习方式革新。
本节课教师创新融合地域文化资源与数学教学,以真实情境问题串联,引导学生通过具身实践感知历史建筑中的数学,强调用数学思维解决真实问题,并借助AI工具实时对话,既传承历史文化又培养核心素养,实现数学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深度联结。
教育网络扶贫扶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西安航天基地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积极组织学校各级各类优秀教师、名师进行示范课展示活动并及时上传“陕西省教育扶智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机会和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航天基地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