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新城区教育局在“陕西教育扶智平台”的创新实践再结硕果。我们以"三维联动"机制为核心突破,通过构建"智能管理-精准教研-个性学习"的全新应用生态,实现了平台从"可用"到"好用"再到"智用"的跨越式发展。教育局统筹规划,率先建立区级智慧教育中枢,实现了对各校平台应用的动态监测与精准指导,推动优质资源生成与流转效率全面提升,为区域教育数字化治理树立了新标杆。
新城区昆仑小学康密琴教师在《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用拼音”板块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摆弄字母,帮助记忆拼音字形,并在比较中正确区分形状相近的字母。课堂中,学生通过正确辨读平舌音与翘舌音声母组成的音节,有效区分了易混淆的音节词,并准确拼读了六个音节词,还能根据自己对词义的理解做出相应动作。康老师以闯关形式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精心设置了“摆一摆”“辨一辨”和“拼一拼,演一演”三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寓教于乐。
西安市实验小学美术教师刘倩雯,本次执教的是人美版四年级《汉字的联想》一课。她充分利用四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敢于大胆表达的特点,引导他们对汉字展开自由而丰富的联想。例如,当学生看到“山”字时,会联想到连绵起伏的山峰和险峻的峭壁;看到“水”字,则联想到潺潺的溪流与奔腾的江河。刘老师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从汉字的形态、含义等多个角度出发,将汉字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场景相结合,运用画笔为汉字赋予全新视觉形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加深对汉字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教师武梦莹在教授二年级上册《拍手歌》第一课时,围绕“识字、识偏旁、练朗读”三大核心展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在生字与课文学习部分,教师重点聚焦前四个小节,引导学生认读“雀、巢、鹰、鹂、灵”等生字,运用“看图识字”、“组词巩固”以及“语境识字”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能够正确读写生字、流利朗读前四小节课文的教学目标。
新城区教育局在陕西教育扶智平台的系列创新实践,成功构建了"管理-教学-学习"三位一体的智慧教育新范式。这些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区域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与使用效能,更深刻重塑了教与学的方式,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同频共振。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平台应用创新,完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每位师生,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注入新动能,擘画新城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