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宁强县教育扶贫: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家住汉中市宁强县广坪镇曹家沟村18组的唐天佑(化名)因患有脑瘫,加上肢体运动有障碍,走路不稳,无法完成如用筷子、握笔写字、系鞋带等精细动作,去学校读书也成了一种奢望。宁强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成含宝作为唐天佑的送教老师,在一年多的帮扶中,让唐天佑有了很大的改变。通过成老师这一年多的送教,天佑已经能借助拐杖平稳的行走,以前不能登的台阶,现在也可以慢慢走上来,还认识了300多个汉字,掌握了加减法。
      近年来,宁强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着力挖“贫”根,寻“困”源,立足扶贫先扶智,对贫困学生进行重点帮扶。

宁强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成含宝引导残障男孩唐同学拼装组合积木训练手指灵活性

“千名教师大家访” 宣传政策解民困

 
      宁强县大力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通过下乡入户走访,了解帮扶对象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状况,宣讲教育扶贫政策,帮助解决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同时,利用网站、微信等平台,抓住“两会”、春节学生家长集中返乡、春秋季开学报名、学生家长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有利时机,深入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资助名额、范围标准、申办流程等的宣传和答疑解惑。上半年,宁强县累计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活补助625万元。发放普通高中、中等业职学校国家助学金319.7万元。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37.7万元,帮助990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宁强县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三级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县教体局积极联系工会、妇联、团委、各地慈善协会、各类爱心团体协同参与精准资助,形成“联动助学”模式。通过“一对一”帮扶、慈善捐款、公益活动等方式开展社会助学活动,为孩子们奉献爱心,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困难,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帮扶的工作合力。

 “4321”工作法让“上学路上一个都不少 ”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宁强县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努力确保“零辍学”,在招收轻、中度残疾学生入校就读的同时,创新推出“4321”工作法,对重度残疾孩子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该县65名送教上门学生,每人都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档案,除常见的学籍档案外,学生成长记录手册、每学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每次送教上门的各类表册等,都力求准确反映学生成长情况,为后续送教上门取得更大实效提供依据支撑。
      同时,该县出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将送教工作纳入对学校及老师考核内容,落实了“定人”“定时”“定程”的三定工作制度,让送教上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截至目前,宁强县组建送教上门工作组9个,累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500余次,送教课时1000余节,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通州”牵起“羌州”手 结对帮扶一起走

      在通汉协作工作中,宁强县以“职业教育结对帮扶”活动为抓手,切实强化港宁职教扶贫协作。通过职校与港闸用工企业之间交流互助,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搭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宁强县职业高级中学积极与南通市旅游中专建立协作交流机制,帮助宁强县职业高级中学发展旅游、烹饪两大专业,从专业方向设置、课程标准建设、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资源开发、实习基地创建以及招生宣传和就业安排等方面全方位扶持宁强职中,并给宁强职中学生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宁强学生到南通就读、就业。每学期双方互派教师进行交流。截至目前,宁强已累计派选134名教师赴港闸幼儿园、小学、初中跟岗学习,4名管理人员到港闸学校挂职锻炼。
      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宁强已有7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与港闸区相应学校幼儿园建成结对关系,签订“一对一”对口帮扶协议,制定结对帮扶方案,经常性开展学科教改和教研教学交流活动,并选派教师到结对学校跟岗学习,开展捐赠活动,共享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优课实录等优质资源。(文/陈捷 郑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