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作为教育大厦地基的基础教育寄托着众多家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十三五”期间陕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取得了哪些突破?“十四五”期间又将聚焦哪些重点任务,如何全力推进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
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五年
“十三五”期间,陕西基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基础教育发展越来越充满活力,正向着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大步迈进。
刘建林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统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基础教育从“数量普及”转向推进“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330所,在校学生831.92万人,各类学校教职工69.05万人,专任教师52.5万人。其中,幼儿园8204所,普通中小学6715所,基础教育在校学生612.8万人,特教学校70所,特教在校生19361人。
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7.17%。公办园数量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均超过国家规定的50%,全省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超全国平均水平14.78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公民同招政策平稳落地,“择校热”显著降温。整省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提前一年实现基本均衡目标。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取得新进展,普通高中骨干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省107个县(区)有省级标准化高中,63个县(区)有省级示范高中。
特殊教育快速发展,适龄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安置体系加速建立,入学率达到99.6%,30万以上人口的县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
教师队伍实现高素质专业化发展,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体系逐步建立,“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命名省级中小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4764人。培训教师、校园长44万人次,全面完成56个贫困县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教师的全员培训。教师待遇持续增长,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要求,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实现更均衡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刘建林认为: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是重大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更均衡更有质量的教育,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大系统治理和内涵发展,实现能上学、上好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基础教育要公平而有质量,学前教育要实现普及普惠,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要实现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要实现更高服务水平,职业教育要提质培优,高等教育要有特色高水平,继续教育要坚持学历与培训并重。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做好“三个”重点工作全学段贯通,做到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全学段贯通,心理健康教育全学段贯通,“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全学段贯通。要围绕推进“五项管理”、完善课后服务、打造“三个课堂”、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扎实推进,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
刘建林表示:在“十四五”期间,陕西要继续实施“师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强师计划,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依法依规落实好中小学教师待遇,不断完善教师准入和补充制度,实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精准培训,实施骨干教师、校园长和教育局局长培养计划,全面推行“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围绕新高考促进基础条件改善与内涵发展
刘建林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考综合改革,我省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按照“3+1+2”模式已报教育部备案,经教育部对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条件保障评估通过后向全社会公布。近日,省政府常务会已审议通过了进一步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保障指导意见,并正式下发文件,各地市、各高中学校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新高考实施落地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认真指导和推动各地各校等正确认识新高考的重大意义,采取多种方式保障新高考顺利推进。
陕西将于2022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在普通高中同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2025年全面实施新高考。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影响深远,是省级层面重大改革事项,需要省级层面、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各市县统筹规划,从组织保障、办学条件、配套政策措施等3个方面补足短板,协调推进,加强提升保障能力。
今年是学位建设攻坚年、内涵建设转折年,要切实增加学位供给,提升办学条件,为2022年顺利启动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奠定坚实基础。教研教改队伍是基础教育研究的第一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第一要素和支撑点,要重视教研教改和教材建设,快速提升教育资源供给的专业化水平,为课堂教学改革和高质量教学提供有力支撑。